近期,一支大学生团队凭借 “智冷先锋” 创新项目,在动力电池热管理领域取得重大突破。该项目研发出自主装柔性相变微胶囊技术、潜热型流体冷却技术和注塑包覆成型技术,成功攻克了电池热失控这一行业难题,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广泛普及,电池热失控问题日益凸显。相关统计数据显示,在 2023 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中,因电池热失控引发的事故占比高达 63.35%。电池热管理技术的滞后,使得电池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性能不稳定,循环寿命缩短,严重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。
团队研发自主装柔性相变微胶囊技术,以石蜡为芯、碳酸钙为壳,自组装封装防泄漏(泄漏率0.79%),结合柔性材料提升抗干扰性。创新潜热型流体冷却技术将相变材料分散于基液形成两相流体,使电池模组温度较传统方式降低6.6℃至48.7℃,并减少设备体积及能耗。配套注塑包覆成型技术实现复杂结构一体化生产,良品率达92%,单件成型时间缩至10.5分钟,显著提升热性能和机械性能。在实际的试用中,“智冷先锋” 系统表现出色。千次循环测试显示,电池容量保持率达到 88%,远超行业标准。在高温环境下,系统能将电池组温度波动控制在 ±2℃内,显著减少了热失控风险。
该项目获得了多位行业专家的高度认可。某知名高校专家表示:“这是一种高效、环保、低成本、极具推广价值的新型电池冷却方式,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。”
团队负责人表示:“我们将继续深化技术研发,拓展市场应用,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,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。” 未来,“智冷先锋” 项目有望在新能源汽车、储能系统、消费电子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,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。
发表评论